醫院門診公共空間環境的現狀
醫院在設計時會參考醫護工作者、后勤保障人員的需求和建議進行設計,但往往會忽略就診人員的需求和感受。但目前很多醫院在門診公共空間還存一些不足之處:錯綜復雜的布局和就醫流線、灰色冰冷的環境感受、候診區域擁擠、吵雜、人性化設計考慮的欠缺等,這些因素在患者就醫體驗的過程中會感到壓抑、煩躁、緊張、沮喪各種負面的心理情緒。這些因素同時也影響了患者對醫院的整體評價,甚至導致治療效果不佳。
隨著醫療技術和醫學觀念的不斷改善和發展,醫療環境的設計手法也不斷更新。現代醫學對生理、精神治療、環境功能和人與環境的關系并重,就診人員的行為對于空間環境設計有著必然的影響,以人的行為引導的空間設計思維是現代醫院環境設計的發展方向之一,也是滿足空間使用者的身心需求而構成現代醫院環境審美評價標注之一。
患者心理需求與環境的分析
對于醫療環境的改善,運用環境心理學也類似于中醫治病的原理,通過對患者心理和需求的研究來改善外部環境從而做到內外兼修,對于患者的身心康復均有良好的效果。
以下通過患者就診行為的心理意向和環境的關系,探討以下如何將環境心理學運用其中。
1. 患者來院前,應該是滿懷期待的,渴望盡快的達到與醫生見面。這就關系到醫院的選址方面要注重交通方便、服務半徑等因素。
2. 患者來院后,心情相對平緩,此時充滿了對治愈疾病的希望和期待感,這就要求醫院的出入口環境設計盡量的體現放松、祥和,給患者良好的第一形象。
3. 科室布局設置需要充分考慮良好的動線組織關系,盡量減少行走路線。應該結合藝術化的裝飾手法強化空間的導引性和識別性,從而提高就診效率。
4. 處于門診等候時,此時是迫切并且滿懷信任的期望最短等候時間與醫生見面,此期間易產生焦慮情緒,輕松、自然的等候環境,有利于對患者心理安撫效果。
5. 診室就診時,希望與醫生接觸后能夠得到滿意的答復和安慰,這時醫生的技術水平、耐心、細心的態度會影響到患者以外,此刻環境要塑造安靜、平和、溫馨、親切的診療氛圍,還有具備一定的私密性。
患者在就診過程中隨著時間和所處空間的不同,心理狀態也在隨之發生著變化。醫院空間布局上講究有機性、秩序性、高效,在室內環境塑造中,更要針對不同的醫療空間和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營造與之相適應的醫療環境。